論文專著:

出版專著:
1、《中國北方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研究》,任戰利,石油工業出版社,1999年10月。
第一作者發表的主要論文:
[1]任戰利.研究板內變形的一種可能途徑[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02):95-100.
[2]任戰利,關于沉積盆地古地溫恢復問題的探討,西北大學學報,1991,21(增刊):227-234。
[3]任戰利,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進展.地球科學新進展,1992,7(2):43~49
[4]任戰利、蔣洪訓、劉益群等,吐哈盆地周緣艾維爾溝、桃園子剖面二疊-侏羅系生生油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石油試驗地質,1994,16(1):1-9
[5]任戰利,趙重遠,張軍等.鄂爾多斯盆地古地溫研究.沉積學報, 1994,12(1):56~65
[6]任戰利,張小會,劉池洋,吳漢寧.Determination of oil source rock palaeotemperature ascertains the direction of oil-gas exploration in Huahai-Jinta Basi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5(24):2052-2056.
[7]任戰利,張小會,劉遲洋等,花海-金塔盆地生油巖古溫度的確定指明了油氣勘探方向. 科學通報,1995,40(10):921~923
[8]任戰利,利用磷灰石裂變徑跡法研究鄂爾多斯盆地熱史.地球物理學報, 1995,38(3):339~349
[9]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的研究.石油學報, 1996,17(1):17~24
[10]任戰利,趙重遠,鄂爾多斯盆地與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溫場對比研究.沉積學報, 1997,15(2):134~137
[11]任戰利,沁水盆地沁參1井大地熱流值確定[J]. 地質科學, 1998, 32(2):251~254
[12]任戰利. 中國北方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恢復及其對比研究[D].西北大學,1998.
[13]任戰利,趙重遠,陳剛,王世成.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構造熱事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9(01):3-5.
[14]任戰利,張世煥,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地球學報,1999,20[增刊]:489~494
[15]任戰利,趙重遠,陳剛等.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構造熱事件.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1999,20(1):46~48
[16]任戰利,王世成,趙重遠.Determination of palaeotemperature and palaeogeothermal gradient in Qinshui basi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0(03):75-80.
[17]任戰利,劉池陽,浦仁海等,二連盆地巴音都蘭凹陷熱演化史研究[J]. 石油學報,2000,30(4):328~331
[18]任戰利,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的對比,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0,21(1):33~37
[19]任戰利,劉池陽,張小會等.酒泉盆地熱演化恢復及其對比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0,43(5):635~645
[20]任戰利,劉池陽,張小會等.酒東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J]. 沉積學報,2000,18(4):619~623
[21]任戰利、劉池陽、蒲仁海,巴音都蘭凹陷烴源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西北大學學報,2000, 30.(4):328-331
[22]任戰利,趙重遠,中生代晚期中國北方沉積盆地古地熱梯度及對比.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1,28(6):1~4(EI收錄)
[23]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松遼盆地古地溫恢復[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1,20(1):13~15
[24]任戰利,崔軍平,馮建輝等,東濮凹陷橋口地區油氣藏形成期次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2,29(6):15~18
[25]任戰利,馮建輝,崔軍平等,東濮凹陷杜橋白地區天然氣藏的成藏期次,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23(4):376~381
[26]任戰利,肖暉,劉麗等,沁水盆地構造演化的裂變徑跡證據,科學通報,2005,50(增Ⅰ):87~92
[27]任戰利,肖暉,劉麗,張盛,秦勇,韋重韜.沁水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的裂變徑跡證據[J].科學通報,2005(S1):87-92.
[28]任戰利,肖暉,劉麗等,沁水盆地中生代構造熱事件發生時期的確定.石油勘探與開發, 2005,32(1):43~47(EI收錄)
[29]任戰利, 肖暉, 劉麗等,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卻事件的確定[J]. 石油天然氣與地質, 2005, 26(1): 109~113.
[30]任戰利、張盛、高勝利等,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研究現狀及進展,劉池洋主編,盆地多種能源礦產共存富集成藏(礦)研究進展,科學出版社,2005,17-25。
[31]任戰利,張盛,高勝利等,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程度異常分布區及形成時期探討.地質學報,2006,80(5),674~684
[32]任戰利,張盛,高勝利等,伊盟隆起東勝地區熱演化史與多種能源礦產的關系.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6,27(2),187~193
[33]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烴源巖生氣期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 2006,16(8):974~979
[34]任戰利、張盛、高勝利等,鄂爾多斯盆地構造熱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礦意義,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37卷增刊I:23-32
[35]任戰利、劉麗、崔軍平等,盆地構造熱演化史在油氣成藏期次研究中的應用,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8,29(4),502-506
[36]任戰利、肖暉、卿穎等,孔雀河斜坡與庫魯克塔格隆起構造-熱演化史研究,西北大學學報,2009,39(3):510-516
[37]任戰利,楊縣超,薛軍民,雷利慶,王敏,康立明,史政.延長油區注入水水質對儲層傷害因素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04):667-671.
[38]韓偉,任戰利,盧進才,肖暉,姜亭,劉溪.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區東南部寒武—奧陶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04):19-23+109.
[39]任戰利, 崔軍平,史 政等,中國東北地區晚古生代構造演化及后期改造[J]. 石油天然氣與地質, 2010, 31(6): 734~742.
[40]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任延廣,梁宇.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熱演化史[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32(03):430-439.
[41]任戰利,崔軍平,李進步,等.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奧陶系構造—熱演化史恢復.地質學報,2014,88(11):2044-2056.
[42]任戰利、李文厚、梁宇等,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組致密油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14,35(2):190-198(EI收錄).
[43]任戰利,田濤,李進步,等 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方法與疊合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進展.地球科學與環境,2014,36(3):1-20.
[44]任戰利,崔軍平,郭科,等.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過程的裂變徑跡分析,科學通報,2015,60(14):1298-1308.
[45]任戰利.“鄂爾多斯、沁水沉積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溫場對巖石圈動力學演化及油氣賦存的約束作用”獲批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6,37(05):798.
[46]任戰利,崔軍平,劉池洋,李鐵軍,陳剛,陳占軍,祁凱,豆霜.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卻歷史及意義[J].石油實驗地質,2016,38(01):15-22+31.
[47]任戰利,崔軍平,劉池洋等,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卻歷史及意義[J].石油實驗地質, 2016,38(1):15-31
[48]任戰利,崔軍平,祁凱,楊桂林,陳占軍,楊鵬,王琨.深層、超深層溫度及熱演化歷史對油氣相態與生烴歷史的控制作用[J].天然氣工業,2020,40(02):22-30.
[49]任戰利,于強,崔軍平,祁凱,陳占軍,曹展鵬,楊鵬.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及其對油氣的控制作用[J].地學前緣,2017,24(03):137-148.
[50]任戰利,郭嶺.鄂爾多斯盆地三新領域及油氣勘探方向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J].非常規油氣,2020,7(05):8.
[51]任戰利,劉潤川,任文波,祁凱,楊桂林,崔軍平,楊鵬,張園園.渭河盆地地溫場分布規律及其控制因素[J].地質學報,2020,94(07):1938-1949.
[52]任戰利,祁凱,楊桂林,崔軍平,楊鵬,王琨.沉積盆地深層熱演化歷史與油氣關系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J].非常規油氣,2020,7(03):1-7+15.
[53]任戰利,祁凱,劉潤川,崔軍平,陳志鵬,張圓圓,楊桂林,馬騫.鄂爾多斯盆地早白堊世構造熱事件形成動力學背景及其對油氣等多種礦產成藏(礦)期的控制作用[J].巖石學報,2020,36(04):1213-1234.
[54]REN Zhanli.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rmal history and oil-gas accumulation in the Ordos basin, China. In; IGCPproject 294 International sysmposium: Very low grade metamorphism: Mechanisms and Geological Applications.Beijing; Seismological Press, 1994, Supp.117-131
[55]REN Zhanli , Zhang Xiaohui, Liu Chiyang, et al,Determination of oil source rock palaeotemperature ascertains the direction of oil-gas exploration in Huahai-Jinta Basin[J]. Science Bulletin,1995,24(10):2053-2056(被SCI收錄)
[56]REN Zhanli.,Study on geothermal history of Ordos basin with Apatite fission track, Journal of the Geophysics , 1995, 38(2 ):233-247(被SCI收錄)
[57]REN Zhanli , Wang Shicheng, Zhao Zhongyuan. Determination of palaeotemperature and palaeogeothermal gradient in Qin shui basi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0 10 (3):233-238,(被SCI收錄)
[58]REN Zhanli Zhang Xiaohui Liu Chiyang. et al, Thermal history recovery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Jiuquan basin group,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00 43(5):635-645
[59]REN Zhanli, XIAO Hui,LIU Li, et al,The evidence of fission-track data for the strudy of 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in Qinshui Basi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5,50 Supp.104-110(SCI、EI 收錄)
[60]REN Zhanli,ZHANG Sheng, GAO Shengli, et al,Tectonic thermal history and its significance on the formation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mineral deposit in Ordos Basin.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7,50(Supp.II):27-38 (SCI 收錄)
[61]Ren Zhanli,Dtermination of palaeothermal field and significance in oil –gas exploration on Huahai-Jinta basin.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1996,26:171-176.
[62]REN Zanli,CUI Junping,Liu Chiyang, et al, Apatite fission track evidence of uplift cooling in Qiangtang basin and constraints on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5,89(2): 467-484(SCI 收錄)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任戰利,郭嶺.鄂爾多斯盆地三新領域及油氣勘探方向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J].非常規油氣,2020,7(05):8.
[2]張園園,任戰利,楊桂林,王琨,吉園園,林清申.天環坳陷南段中生界斷裂特征及其石油地質意義[J/OL].中國礦業大學學報,2021(01):1-11[2020-11-12].https://doi.org/10.13247/j.cnki.jcumt.001187.
[3]康立明,任戰利,張林,魏斌,王武兵.鄂爾多斯盆地Y區塊長6致密油層裂縫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20,50(04):979-990.
[4]任戰利,劉潤川,任文波,祁凱,楊桂林,崔軍平,楊鵬,張園園.渭河盆地地溫場分布規律及其控制因素[J].地質學報,2020,94(07):1938-1949.
[5]任戰利,祁凱,楊桂林,崔軍平,楊鵬,王琨.沉積盆地深層熱演化歷史與油氣關系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J].非常規油氣,2020,7(03):1-7+15.
[6]張衛剛,陳剛,康昱,陳強,楊甫,任戰利,戴成城.唐王陵礫巖碎屑鋯石U-Pb年代學及其構造古地理意義[J].巖石學報,2020,36(06):1870-1896.
[7]祁凱,任戰利,張夢婷,馬騫,楊燕,劉潤川.渭河地區及周緣晚古生代-中生代碎屑鋯石年代學、地球化學及構造-沉積意義[J].巖石學報,2020,36(06):1897-1912.
[8]李永項,任戰利,李兆雨,謝坤,陳宇.陜西咸陽地熱井新近紀巖心中的長短溝蜷Semisulcospira elegans化石簡記[J/OL].地質通報:1-3[2020-11-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4648.p.20200515.0925.002.html.
[9]任戰利,祁凱,劉潤川,崔軍平,陳志鵬,張圓圓,楊桂林,馬騫.鄂爾多斯盆地早白堊世構造熱事件形成動力學背景及其對油氣等多種礦產成藏(礦)期的控制作用[J].巖石學報,2020,36(04):1213-1234.
[10]徐歡,羅金海,任戰利,陳冠旭,李亦飛,尤佳.鄂爾多斯地塊西南緣古元古代輝綠巖年代學、地球化學及構造意義[J].巖石學報,2020,36(04):1186-1198.
[11]任戰利,崔軍平,祁凱,楊桂林,陳占軍,楊鵬,王琨.深層、超深層溫度及熱演化歷史對油氣相態與生烴歷史的控制作用[J].天然氣工業,2020,40(02):22-30.
[12]劉潤川,任戰利,馬侃,張園園,祁凱,于春勇,任文波,楊燕.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延長組油氣成藏期次研究[J].現代地質,2019,33(06):1263-1274.
[13]李蒙,李文厚,趙紅格,任戰利,王星,段玉良.賀蘭山地區三疊紀沉積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9(05):745-754.
[14]張晨,李進步,陳存良,劉治恒,張園園,任戰利,楊燕.蘇里格東南區古地貌恢復及其與氣水分布關系[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9,39(03):498-506.
[15]黃天坤,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中侏羅統延安組軟沉積變形構造特征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9(02):248-257.
[16]侯科鋒,李浮萍,羅川又,張春陽,于春勇,任戰利,馬騫.蘇里格氣田東南部碳酸鹽巖儲層特征及分類評價[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9,39(02):276-285.
[17]黃天坤,任戰利,烏永兵,趙晨虹.壓裂支撐劑密度測定方法及應用研究[J].地下水,2019,41(01):94-98.
[18]陳志鵬,任戰利,祁凱,于春勇,任文波.銀額盆地蘇紅圖坳陷早白堊世巴音戈壁組火山巖鋯石U-Pb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J].地質學報,2019,93(02):353-367.
[19]陳志鵬,任戰利,崔軍平,祁凱,張園園,于春勇,任文波,楊桂林,劉潤川.銀額盆地哈日凹陷YHC1井高產油氣層時代歸屬及油氣地質意義[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9,40(02):354-368.
[20]李蒙,趙紅格,李文厚,任戰利,劉穩航.賀蘭山地區晚三疊世沉積主微量元素物源分析及方法探討[J].高校地質學報,2018,24(06):841-855.
[21]李蒙,趙紅格,李文厚,任戰利,卓魚周,付星輝.賀蘭山地區中晚三疊世物源分析及其時空演化過程[J].古地理學報,2018,20(06):1068-1085.
[22]汶鋒剛,朱玉雙,任戰利,倪軍,高鵬鵬.鄂爾多斯盆地延長地區山西組頁巖儲層特征及影響因素[J].石油實驗地質,2018,40(06):778-785.
[23]師學耀,任戰利,杜芳鵬,陳西泮.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長7頁巖氣勘探潛力分析[J].延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7(03):61-65.
[24]崔軍平,趙金,任戰利,金瑋,邢隆,王育強.海拉爾盆地呼和湖凹陷下白堊統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及熱演化史[J].地球科學,2020,45(01):238-250.
[25]楊桂林,任戰利,張圓圓,任文波,楊燕.ZD地區長7段泥頁巖儲層特征研究[J].非常規油氣,2018,5(04):27-33.
[26]祁凱,任戰利,崔軍平,陳志鵬,任文波.銀額盆地蘇紅圖坳陷西部中生界烴源巖熱演化史恢復[J].地球科學,2018,43(06):1957-1971.
[27]于強,任戰利,朱增伍,陶霓,王寶江,李長春.彬縣-銅川地區延長組油頁巖晚白堊世以來的抬升剝蝕與冷卻歷史[J].地球科學,2018,43(06):1839-1849.
[28]鄧亞仁,任戰利,馬文強,陳西泮,楊桂林,南卡俄吾.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長8層段致密砂巖儲層特征及充注下限[J].石油實驗地質,2018,40(02):288-294.
[29]陳志鵬,任戰利,于春勇,祁凱,任文波,楊燕,馬騫.銀額盆地哈日凹陷下白堊統熱水沉積巖特征及成因[J].地球科學,2018,43(06):1941-1956.
[30]汶鋒剛,朱玉雙,任戰利,高鵬鵬,倪軍,王仙仙,許維武,馬彬,高明星,洪千里.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9小層致密砂巖含油性控制因素[J].現代地質,2018,32(01):183-190.
[31]鄧亞仁,任戰利,任文波.關中地區地熱分布控制因素與地熱開發前景[J].西部大開發(土地開發工程研究),2017,2(11):19-27.
[32]李成福,任戰利,曹有全.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快速測定漢中天臺山錳礦中二氧化硅含量[J].中國錳業,2017,35(05):169-171.
[33]楊博,任戰利,鄧亞仁,韓波,朱麗,萬軍,崔軍平,馬文強.志丹正359井區延長組長4+5段剩余油分布主控因素分析[J].非常規油氣,2017,4(05):76-82+87.
[34]李成福,任戰利,劉玉偉,劉寶平,高小平,賀杰.延長氣田南部二疊系石盒子組盒8段物源分析[J].能源與環保,2017,39(09):1-7.
[35]任戰利,于強,崔軍平,祁凱,陳占軍,曹展鵬,楊鵬.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及其對油氣的控制作用[J].地學前緣,2017,24(03):137-148.
[36]陳志鵬,鮑志東,任戰利,趙艷軍,于春勇.尼日爾三角洲盆地某油田深水海底扇沉積特征[J].地質科技情報,2017,36(03):174-181.
[37]陳占軍,任戰利,曹展鵬,祁凱,李云,李浩,姬安召,余嵐.蘇里格大氣田盒8段、山1段氣藏含氣控制因素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7(02):253-258.
[38]劉江斌,任戰利,李文厚,胡桂林.旬邑地區三疊系延長組長8_1儲層成巖作用與孔隙演化[J].地質與勘探,2017,53(02):371-380.
[39]祁凱,任戰利,崔軍平,于強,曹展鵬,楊鵬,鄧亞仁,張夢婷.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岐山-麟游地區中新生代構造熱演化及地質響應——來自裂變徑跡分析的證據[J].地質學報,2017,91(01):151-162.
[40]祁凱,任戰利,曹展鵬,楊鵬,任文波.海拉爾盆地莫達木吉凹陷南屯組油氣充注期次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7,30(01):60-66.
[41]劉江斌,任戰利,李文厚,胡桂林.鄂爾多斯盆地旬邑地區三疊系延長組長8_1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J].礦物巖石,2016,36(04):95-103.
[42]馬文強,鄧亞仁,任戰利.吳起-志丹地區致密油成藏主控因素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6,29(06):66-71.
[43]田濤,任戰利,楊鵬,曹展鵬,楊甫.多種剝蝕厚度恢復方法在內蒙古雅布賴盆地侏羅系和白堊系中的應用及其地質意義[J].古地理學報,2016,18(06):1002-1011.
[44]楊鵬,任戰利,田濤,趙筱艷,祁凱.海拉爾盆地莫達木吉凹陷下白堊統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55(06):35-43.
[45]劉池洋,鄭孟林,楊興科,何碧竹,任戰利,郭佩.羌塘中生代海相盆地演化與后期改造及油氣賦存[J].地質學報,2016,90(11):3259-3281.
[46]任戰利.“鄂爾多斯、沁水沉積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溫場對巖石圈動力學演化及油氣賦存的約束作用”獲批立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項目[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6,37(05):798.
[47]黃志剛,任戰利,高龍剛.鄂爾多斯盆地東南緣白堊紀以來構造演化的裂變徑跡證據[J].地球物理學報,2016,59(10):3753-3764.
[48]陳占軍,任戰利,王樹慧,劉平,薛雯,鄧亞仁,祁凱,曹展鵬.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東區儲層含氣物性下限分析[J].石油實驗地質,2016,38(04):521-527.
[49]李浩,陳占軍,任戰利,王力,林進,李云,何劍.延長氣田上古生界氣藏儲層特征綜合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04):8-13.
[50]李浩,任戰利,陳西泮,趙洋,康靜.延長氣田馬家溝組氣源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非常規油氣,2016,3(03):9-14.
[51]賀永紅,任戰利,陳占軍,鄧亞仁,葛云錦,焦健,李紅進,陳西畔,師學耀.富縣探區長8段致密油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6,36(03):393-399.
[52]陳占軍,任戰利,趙靖舟,趙筱艷,高小平,強騰,雷燕云,劉濤.鄂爾多斯盆地延安氣田山西組二段致密氣藏特征與類型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7(05):1625-1636.
[53]賀永紅,任戰利,陳占軍,鄧亞仁,葛云錦,焦健,李紅進,陳西畔,師學耀.鄂爾多斯盆地張家灣地區延長組8段油藏儲層特征研究[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03):17-22+67.
[54]陳占軍,任戰利,萬單夫,路中奇,薛雯,曹峰,周華龍.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上古生界氣藏充注動力計算方法[J].天然氣工業,2016,36(05):38-44.
[55]曹展鵬,任戰利,熊平,祁凱,陳占軍.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西南緣奧陶系熱演化史恢復與生烴史——以麟游-旬邑地區為例[J].地質學報,2016,90(03):513-520.
[56]任戰利,崔軍平,劉池洋,李鐵軍,陳剛,陳占軍,祁凱,豆霜.西藏羌塘盆地抬升冷卻歷史及意義[J].石油實驗地質,2016,38(01):15-22+31.
[57]李浩,任戰利,陳西泮,陳玉林.陜北斜坡東部上古生界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5(05):795-800.
[58]韓偉,任戰利,盧進才,魏建設,張云鵬.銀額盆地石炭-二疊系包裹體成分特征對油氣運移的討論[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5,45(05):1342-1351.
[59]田濤,任戰利,吳曉青,馬國福,張睿勝,楊智明,王維,王錦.雅布賴盆地薩爾臺凹陷中—新生代構造熱事件的磷灰石裂變徑跡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6(08):2974-2982.
[60]田濤,任戰利,吳曉青,馬國福,張睿勝,楊智明,郭科.雅布賴盆地薩爾臺凹陷古地溫場與油氣成藏期次[J].沉積學報,2015,33(04):836-844.
[61]韓偉,魏建設,盧進才,任戰利,劉三.額濟納旗及其鄰區石炭-二疊系阿木山組烴源巖綜合評價[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51(04):503-507.
[62]李鮮蓉,任戰利,孫國智,王愛國.紅河油田川口地區長8儲層段流體性質識別方法[J].地下水,2015,37(03):212-214.
[63]任戰利,崔軍平,郭科,田濤,李浩,王維,楊鵬,曹展鵬.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抬升期次及過程的裂變徑跡分析[J].科學通報,2015,60(14):1298-1309.
[64]黃志剛,任戰利,陳玉林.鄂爾多斯盆地東南緣延長組地層熱演化史——來自鏡質組反射率和磷灰石裂變徑跡證據[J].地質學報,2015,89(05):909-916.
[65]李浩,任戰利,高海仁,郭德運,林進,李云,李成福,白寧.延長氣田上古生界烴源巖評價及生排烴特征[J].天然氣工業,2015,35(04):33-39.
[66]李鮮蓉,任戰利,孫國智,王愛國.鄂爾多斯盆地川口地區長81油層段成巖相劃分[J].地下水,2015,37(02):237-239.
[67]董欣,任戰利,陳占軍,郭科.澗峪岔油田長4+5~2、長6儲層物性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5,29(01):39-40+44.
[68]崔軍平,任戰利,李金翔,陰玲玲,王文青.海拉爾盆地呼倫湖凹陷熱演化史恢復[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5,36(01):35-42.
[69]姜星,于建青,史飛,任戰利,田濤,王錦,霍小菊.鄂爾多斯盆地子北地區長6段油藏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4,36(04):64-76.
[70]田濤,任戰利,馬國福,張睿勝,楊智明,郭科,董欣.雅布賴盆地薩爾臺凹陷烴源巖地球化學特征、成熟度演化與油氣關系[J].地球物理學進展,2014,29(06):2745-2753.
[71]韓偉,李玉宏,盧進才,任戰利,許偉,宋博.陜西渭河盆地富氦天然氣異常的影響因素[J].地質通報,2014,33(11):1836-1841.
[72]任戰利,崔軍平,李進步,王繼平,郭科,王維,田濤,李浩,曹展鵬,楊鵬.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奧陶系構造-熱演化史恢復[J].地質學報,2014,88(11):2044-2056.
[73]任戰利,田濤,李進步,王繼平,崔軍平,李浩,唐建云,郭科.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方法與疊合盆地熱演化史恢復研究進展[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4,36(03):1-21.
[74]任戰利,李文厚,梁宇,吳曉青,于強,任龍,王維.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組致密油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4,35(02):190-198.
[75]田濤,任戰利,吳曉青,陳玉林.非洲G盆地南部凹陷熱演化史恢復及成藏期次判斷[J].地質科學,2013,48(04):1258-1270.
[76]艾寧,任戰利,李文厚,尚婷.寧夏沉積型磷礦成礦特征及資源潛力預測[J].地下水,2013,35(04):165-168.
[77]崔軍平,任戰利.海拉爾盆地古地溫研究[J].地質科技情報,2013,32(04):151-156.
[78]霍小菊,任戰利,李成福,葉博.定邊張韓區塊長2儲層地質建模及其意義[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3(03):451-454.
[79]艾寧,任戰利,王碧濤,李文厚.吳旗油田塞392區開發技術研究[J].地下水,2013,35(03):245-247.
[80]崔軍平,任戰利,史政,李金翔,王文青.東北地區二疊紀沉積特征及原型盆地分析[J].現代地質,2013,27(02):260-268.
[81]唐建云,任戰利,宋紅霞,于建青,陳玉寶.子北油田毛家河區長6儲層特征與物性影響因素[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9(01):32-37.
[82]唐建云,任戰利,梁宇,王彥龍,安勇.鄂爾多斯盆地子長油田長6儲層油水分布規律及主控因素分析[J].地下水,2012,34(06):32-35.
[83]于強,任戰利,倪軍,白奮飛,唐建云,王敏.鄂爾多斯盆地富縣地區中生界熱演化史探討[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05):801-805.
[84]楊飛,任戰利,陳西泮.王家灣區長2油層組微觀孔隙結構特征研究[J].石油化工應用,2012,31(09):48-51.
[85]王繼平,任戰利,李躍剛,李進步,張志剛.基于儲層精細描述的水平井優化設計方法[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2(04):642-646+648.
[86]崔軍平,鐘高潤,任戰利.內蒙古海拉爾盆地油氣成藏期次分析[J].現代地質,2012,26(04):801-807.
[87]崔軍平,任戰利,鐘高潤.東濮凹陷白廟地區深層天然氣成藏期次研究[J].沉積學報,2012,30(04):779-786.
[88]王建民,田東恩,任戰利,李文厚.陜北志丹地區前侏羅紀古地貌及其控制作用[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8(04):1-7.
[89]段海礁,任戰利.橫山油田魏家樓區三疊系延長組長6~1儲層特征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2,26(04):19-22+6.
[90]陳西泮,劉秀嬋,任戰利,邵思想,高小平.延氣2井區塊盒8段低孔低滲儲層成巖作用特征及其對儲層的影響[J].石油化工應用,2012,31(03):63-65+69.
[91]于強,任戰利,王寶江,高利軍,李成福,曹紅霞.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探區上古生界熱演化史[J].地質論評,2012,58(02):303-308.
[92]張海濤,時卓,任戰利,李美.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氣田盒8氣藏含水特征及氣水分布主控因素分析[J].現代地質,2011,25(05):931-937.
[93]艾寧,任戰利,李文厚,張連昌,黃世武.寧夏衛寧北山地區礦床類型及成礦時代[J].礦床地質,2011,30(05):941-948.
[94]于強,任戰利,曹紅霞.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探區下古生界熱演化史[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7(05):24-29.
[95]王繼平,任戰利,單敬福,朱亞軍.蘇里格氣田東區盒8段和山1段沉積體系研究[J].地質科技情報,2011,30(05):41-48.
[96]梁宇,任戰利,史政,趙筱燕,于強,吳曉青.鄂爾多斯盆地富縣—正寧地區延長組油氣成藏期次[J].石油學報,2011,32(05):741-748.
[97]張海濤,任戰利,時卓,王永莉.蘇里格氣田東區低阻氣層成因機理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04):663-668.
[98]崔軍平,任戰利.內蒙古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熱演化史[J].現代地質,2011,25(04):668-674.
[99]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任延廣,梁宇.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熱演化史[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32(03):430-439.
[100]劉昊娟,王震亮,任戰利,趙筱燕,高潮,梁利平,查理.志丹延安組下部儲層特征與物性影響因素[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03):497-502.
[101]崔軍平,任戰利.內蒙古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現今地溫場特征[J].現代地質,2011,25(03):589-593.
[102]陳曉宏,任戰利.陜西定邊張韓區塊延長組長2儲層流動單元研究[J].云南地質,2011,30(02):234-237.
[103]康立明,任戰利,卿穎,張娜,馬慶陽.韓張油田長2儲層研究[J].石油地質與工程,2011,25(03):23-26.
[104]肖暉,任戰利,趙靖舟,王起琮,時保宏,宋立軍.新疆庫魯克塔格地區盆山構造-熱演化史[J].地學前緣,2011,18(03):33-41.
[105]梁宇,任戰利,王彥龍,史政.鄂爾多斯盆地子長地區延長組流體包裹體特征與油氣成藏期次[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1,32(02):182-191.
[106]崔軍平,任戰利,陳玉林.海拉爾盆地貝爾凹陷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J].沉積學報,2011,29(02):388-394.
[107]肖暉,任戰利,王起琮,趙靖舟.孔雀河斜坡與庫魯克塔格隆起構造事件的裂變徑跡證據[J].地球物理學報,2011,54(03):817-827.
[108]任戰利,崔軍平,史政,白奮飛,李浩.中國東北地區晚古生代構造演化及后期改造[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10,31(06):734-742.
[109]任戰利,楊縣超,薛軍民,雷利慶,王敏,康立明,史政.延長油區注入水水質對儲層傷害因素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04):667-671.
[110]韓偉,任戰利,盧進才,肖暉,姜亭,劉溪.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區東南部寒武—奧陶系稀土元素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西安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5(04):19-23+109.
[111]李成福,任戰利,高改改.蘇里格氣田蘇48區塊主力層儲集性能研究及評價[J].特種油氣藏,2010,17(03):31-34+121.
[112]薛軍民,李玉宏,魏仙樣,高興軍,任戰利.內蒙古商都地區CO_2氣成因及其意義[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40(02):245-252.
[113]史政,任戰利,崔軍平,白奮飛.內蒙古赤峰北部林西地區中上二疊統物源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0,20(07):145-147.
[114]楊縣超,李旦,康立明,卿穎,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韓渠—張天渠地區長2油層沉積相及儲層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40(01):38-47.
[115]曹金舟,任戰利,高興軍,康立明,張娜,韓偉,王敏.鄂爾多斯盆地子北油田澗峪岔地區長6油層沉積微相識別與分布特征[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10,40(01):30-37.
[116]任戰利,肖暉,韓偉,梁宇,卿穎,騰志宏,史政.孔雀河斜坡與庫魯克隆起構造-熱演化史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9(03):510-516.
[117]程希,任戰利,韓宗元,金平陽.WDS-A微掃測井測斜系統電路設計[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9,24(02):791-796.
[118]唐建云,任戰利,趙筱艷,葛芷淵.義正——吳堡地區延安組儲層物性研究[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9,35(04):128-130.
[119]程希,任戰利.利用地球化學元素與礦物關系識別GS油田下干柴溝組地層巖性[J].地球物理學進展,2008,23(06):1903-1908.
[120]于強,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黃陵、東勝地區地溫場對比[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06):933-936+945.
[121]康立明,任戰利.多參數定量研究流動單元的方法——以鄂爾多斯盆地W93井區為例[J].吉林大學學報(地球科學版),2008(05):749-756.
[122]任戰利,劉麗,崔軍平,肖暉,高勝利.盆地構造熱演化史在油氣成藏期次研究中的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8,29(04):502-506.
[123]肖暉,任戰利,崔軍平.塔里木盆地孔雀1井志留系含氣儲層成藏期次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08(04):357-362.
[124]趙筱艷,杜春龍,任戰利,孫棟.應用地質-動態分析法預測剩余油分布——以華池油田華78區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622-626.
[125]肖暉,任戰利,崔軍平,卿穎,韓偉.孔雀河地區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631-636.
[126]程希,任戰利.過套管電阻率測井評價儲集層含油氣變化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3):462-466.
[127]韓偉,任戰利,孔省吾,何斌.孔雀河斜坡東南部中上奧陶統物源研究新認識[J].西北地質,2008(02):87-92.
[128]趙筱艷,杜春龍,任戰利.澗峪岔地區油氣分布特征及成藏規律[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08):109-110.
[129]劉立平,任戰利,胡光,崔秀玉.薄淺層稠油冷采開采工藝技術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2):290-294+300.
[130]康立明,任戰利,崔軍平,崔營濱,石耀東,李彪,石磊.松遼盆地北部賓參1井白堊系烴源巖的認識和評價及其意義[J].地學前緣,2007(06):257-266.
[131]崔軍平,任戰利,肖暉,陳全紅.海拉爾盆地地溫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J].地質科學,2007(04):656-665.
[132]劉麗,任戰利,崔營濱,張盛.東濮凹陷現今地溫場分布特征[J].地質科學,2007(04):787-794.
[133]肖媛媛,任戰利,秦江鋒,曾震.山西臨縣紫金山堿性雜巖LA-ICP MS鋯石U-Pb年齡、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地質論評,2007(05):656-663.
[134]劉麗,任戰利.東濮凹陷熱演化史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7(04):419-423+444.
[135]崔軍平,任戰利,蘇勇,張盛,劉麗.海拉爾盆地現今地溫場與油氣的關系[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7(04):445-450.
[136]劉麗,任戰利.濟源-中牟-黃口坳陷帶熱演化史與油氣的關系[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7(03):355-361.
[137]康立明,任戰利,李小羅,譚光直,張志勇.烏五井區克拉瑪依組油藏開發效果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3):449-454.
[138]崔軍平,任戰利,陳全紅,肖暉.海拉爾盆地烏爾遜凹陷油氣成藏期次分析[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3):465-469.
[139]任戰利,張盛,高勝利,崔軍平,肖媛媛,肖暉.鄂爾多斯盆地構造熱演化史及其成藏成礦意義[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7(S1):23-32.
[140]崔軍平,任戰利,肖暉.海拉爾盆地呼和湖凹陷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J].中國地質,2007(03):522-527.
[141]肖暉,任戰利,崔軍平.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系煤層氣成藏期研究[J].中國地質,2007(03):490-496.
[142]高勝利,任戰利,崔君平.河套盆地古氣候演化與生物氣勘探[J].地質科技情報,2007(02):35-39.
[143]高勝利,任戰利,周義軍,李民才.河套地區呼和坳陷第四系更新統地震相與沉積相[J].古地理學報,2007(01):87-96.
[144]高勝利,任戰利,崔軍平,李民才.呼和拗陷淺層氣特征及成藏地質條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06):962-966.
[145]呂錫敏,任戰利,方樂華,譚開俊,田鑫,劉振宇.準噶爾盆地中拐凸起侏羅系巖性油藏控制因素[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6(05):703-707.
[146]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烴源巖生氣期研究[J].自然科學進展,2006(08):974-979.
[147]任戰利,張盛,高勝利,崔軍平,劉新社.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程度異常分布區及形成時期探討[J].地質學報,2006(05):674-684.
[148]高勝利,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剝蝕厚度恢復及其對上古生界烴源巖熱演化程度的影響[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6(02):180-186.
[149]任戰利,張盛,高勝利,崔軍平,劉新社.伊盟隆起東勝地區熱演化史與多種能源礦產的關系[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6(02):187-193.
[150]呂錫敏,任戰利,陳啟林,李相博,關銀錄.銀根盆地基底構造特征及其控盆意義[J].煤田地質與勘探,2006(01):16-19.
[151]任戰利,肖暉,劉麗,張盛,秦勇,韋重韜.沁水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的裂變徑跡證據[J].科學通報,2005(S1):87-92.
[152]陳剛,趙重遠,李丕龍,任戰利,陳建平,譚明友.合肥盆地構造熱演化的裂變徑跡證據[J].地球物理學報,2005(06):153-161.
[153]劉池洋,楊興科,任戰利,鄭孟林,賴紹聰.羌塘盆地雀莫錯沉降-堆積中心成因:熱力衰減塌陷沉降[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02):147-154.
[154]任戰利,肖暉,劉麗,張盛,雷利慶,秦勇,韋重韜.沁水盆地新生代抬升冷卻事件的確定[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01):109-113.
[155]呂錫敏,Ю.М.САРКИCOB,任戰利,劉全新.油氣地質二元論與石油工業可持續發展[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1):83-86.
[156]任戰利,肖暉,劉麗,張盛,秦勇,韋重韜.沁水盆地中生代構造熱事件發生時期的確定[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5(01):43-47.
[157]陳剛,趙重遠,李丕龍,任戰利,李向平,李宗亮.合肥盆地熱演化特征[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4(06):644-649.
[158]孫衛,王震亮,任戰利.注重基礎 強化應用 激發創新 提高教育質量——油氣地質學本科專業面向21世紀的教學改革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4(03):71-74.
[159]呂錫敏,皮學軍,任戰利,劉全新,蔡振忠,丁兆海.庫車前陸盆地含油氣系統的地質特征[J].天然氣地球科學,2004(03):214-217.
[160]常俊合,岳玉山,呂紅玉,任戰利,邵永軒.東濮凹陷上古生界熱演化史與生烴期關系[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4(02):32-34.
[161]馮建輝,任戰利,崔軍平,任來義,馬維民,孫明良.東濮凹陷杜橋白地區天然氣氣源巖分析[J].沉積學報,2003(02):350-354+359.
[162]任戰利,崔軍平,馮建輝,任來義,劉麗.東濮凹陷橋口地區油氣藏形成期次研究[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2(06):15-18.
[163]趙重遠,張小會,任戰利,靳久強.油氣成藏動態預測[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04):314-320+342.
[164]陳剛,趙重遠,李丕龍,任戰利,閻漢杰,劉愛永.R_o反演的盆地熱史恢復方法與相關問題[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04):343-347.
[165]任戰利,馮建輝,崔軍平,任來義.東濮凹陷杜橋白地區天然氣藏的成藏期次[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2(04):376-381.
[166]劉池洋,楊興科,魏永佩,任戰利,賴紹聰,陳剛,鄭孟林,趙政璋,葉和飛,李永鐵,李慶春.藏北羌塘盆地西部查桑地區結構及構造特征[J].地質論評,2002(06):593-602.
[167]任戰利,趙重遠.中生代晚期中國北方沉積盆地地熱梯度恢復及對比[J].石油勘探與開發,2001(06):1-4+15-9.
[168]劉池洋 ,楊興科 ,任戰利 ,賴紹聰 ,陳剛 ,趙紅格 ,魏永佩 ,鄭孟林 ,王成善.Structural framework and its evolution in Chasang area of Qiangtang Basin in northern Tibetan[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1(S1):18-26.
[169]劉池洋,楊興科,任戰利,賴紹聰,陳剛,趙紅格,魏永佩,鄭孟林,王成善.藏北羌塘盆地查桑地區構造格局與演化[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2001(S1):14-19.
[170]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松遼盆地古地溫恢復[J].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1(01):13-14+55-58.
[171]任戰利,劉池陽,張小會,吳漢寧.酒東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J].沉積學報,2000(04):619-623.
[172]張世煥,任戰利,馬團校,王武和.吐魯番-哈密盆地現今地溫與油氣關系研究[J].地質科學,2000(04):432-440.
[173]任戰利,劉池陽,張小會,吳漢寧,陳剛,李進步,馬團校.酒泉盆地群熱演化史恢復及其對比研究[J].地球物理學報,2000(05):635-645.
[174]任戰利,馮建輝,劉池洋,蒲仁海,革彥東,王英.巴音都蘭凹陷烴源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04):328-331.
[175]任戰利,劉池陽,蒲仁海,李進步,馮建輝.二連盆地巴音都蘭凹陷熱演化史研究[J].石油學報,2000(04):42-45+121.
[176]任戰利.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的對比[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0(01):33-37.
[177]任戰利,王世成,趙重遠.Determination of palaeotemperature and palaeogeothermal gradient in Qinshui basin[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0(03):75-80.
[178]王世成,袁萬明,王蘭芬,任戰利.花海拗陷的熱演化和生烴期的磷灰石裂變徑跡證據[J].地球學報,1999(04):428-432.
[179]王潤三,薛華峰,王鳳林,任戰利,朱興國,周鼎武.西安─咸陽地熱田異常地層壓力初步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04):333-337.
[180]任戰利,趙重遠,陳剛,王世成.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構造熱事件[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9(01):3-5.
[181]任戰利.山西沁水盆地沁參1井大地熱流值確定[J].地質科學,1998(02):3-5.
[182]任戰利. 中國北方沉積盆地構造熱演化史恢復及其對比研究[D].西北大學,1998.
[183]任戰利,趙重遠.鄂爾多斯盆地與沁水盆地中生代晚期地溫場對比研究[J].沉積學報,1997(02):134-137.
[184]吳漢寧,劉池陽,張小會,任戰利.用古地磁資料探討柴達木地塊構造演化[J].中國科學(D輯:地球科學),1997(01):9-14.
[185]梁志剛,任戰利,祝總祺.黃口凹陷中生代生油層地球化學特征及油氣遠景[J].石油勘探與開發,1996(01):12-16+101.
[186]任戰利.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的研究[J].石油學報,1996(01):17-24.
[187]任戰利,張小會,劉池洋,吳漢寧.Determination of oil source rock palaeotemperature ascertains the direction of oil-gas exploration in Huahai-Jinta Basin[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5(24):2052-2056.
[188]蒲仁海,車自成,任戰利.塔里木盆地東南部構造特征與油氣遠景[J].石油實驗地質,1995(03):249-258+264.
[189]任戰利,張小會,劉池洋,吳漢寧.花海-金塔盆地生油巖古溫度的確定指明了油氣勘探方向[J].科學通報,1995(10):921-923.
[190]任戰利.利用磷灰石裂變徑跡法研究鄂爾多斯盆地地熱史[J].地球物理學報,1995(03):339-349.
[191]任戰利,趙重遠,張軍,于忠平.鄂爾多斯盆地古地溫研究[J].沉積學報,1994(01):56-65.
[192]任戰利,姜洪訓,柳益群,李文厚.吐-哈盆地周緣艾維爾溝、桃園子剖面二疊-侏羅系生油巖的有機地球化學特征[J].石油實驗地質,1994(01):1-9.
[193]任戰利.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新進展[J].地球科學進展,1992(03):43-49.
[194]任戰利.研究板內變形的一種可能途徑[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0(02):95-100.
[195]趙重遠,劉池洋,任戰利.含油氣盆地地質學及其研究中的系統工程[J].石油與天然氣地質,1990(01):108-113.
發表中文會議論文:
[1]于強,任戰利,李榮西. 三維地質建模技術在熱年代學研究中的作用[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2018年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十九)——專題38:沉積巖系改造與能源礦產賦存、專題39:同位素熱年代學理論、方法與應用、專題40:變質作用過程的觀察與模擬.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球科學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8:31-33.
[2]楊鵬,任戰利,夏斌,劉維亮,黃強太. 渭北隆起構造-熱演化史及其對油氣地質條件的控制[C].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16屆學術年會文集.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2017:461.
[3]任戰利,崔軍平,于強,祁凱,曹展鵬,鄧亞仁. 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熱成熟度分布特征及熱演化史恢復[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2016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三十九)——專題79:中國古生物學和地層學最新進展、專題80:地熱理論與應用、專題81:應用地球物理學前沿.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6:17-20.
[4]任戰利,崔軍平,于強,祁凱,陳占軍,鄧亞仁. 鄂爾多斯盆地渭北隆起中新生代以來抬升及過程的裂變徑跡分析[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2016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三十五)——專題66:高壓實驗與計算地球科學、專題67:測試新技術及其地質應用、專題68:同位素熱年代學理論與方法及其應用.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6:30-33.
[5]劉江斌,李文厚,任戰利. 鄂爾多斯盆地彭陽-涇川地區延長組烴源巖特征及其沉積環境[C].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第十四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層古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煤田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SEPM(Society for Sedimentary Geology):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巖相古地理專業委員會,2016:189.
[6]任戰利,李文厚,楊華,付金華,姚涇利,崔軍平,于強. 鄂爾多斯盆地東南部延長組致密油成藏條件及主控因素[C]. 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2015年全國沉積學大會沉積學與非常規資源論文摘要集.中國地質學會沉積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沉積學專業委員會:長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2015:301-302.
[7]任戰利,崔軍平,劉池陽,陳剛,豆霜,田濤,羅雅婷.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抬升冷卻的磷灰石裂變徑跡證據[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九)——專題67金屬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進展、專題68地熱:從今到古.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5:16-18.
[8]于強,任戰利. 熱演化史對非常規油氣富集成藏的控制作用[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2015中國地球科學聯合學術年會論文集(二十九)——專題67金屬穩定同位素地球化學進展、專題68地熱:從今到古.中國地球物理學會、全國巖石學與地球動力學研討會組委會、中國地質學會構造地質學與地球動力學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區域地質與成礦專業委員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5:31-33.
[9]任戰利,崔軍平,郭科,王維,曹展鵬,陳占軍. 鄂爾多斯盆地奧陶系頂面古構造演化及其對天然氣成藏的控制作用[C]. 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2015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冊).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2015:411-413.
[10]田濤,任戰利,韓偉,王錦,陳玉林.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埋藏史、成藏期次與致密砂巖儲層演化關系[C].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論文集.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2013:730-731.
[11]田濤,任戰利,韓偉,李浩,陳玉林.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埋藏史、成藏期次與致密油儲層演化關系[C].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論文集.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2013:1280-1281.
[12]任戰利,陳玉林,李曉輝,劉立萌,田濤,段海礁,崔軍平. 西安市地熱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回灌試驗研究[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二十七屆年會論文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2011:285.
[13]肖暉,任戰利. 塔里木盆地孔雀1井志留系含氣儲層成藏期次研究[C].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及成礦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及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地質學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地質流體和流體包裹體研究國際學術會議暨第十五屆全國流體包裹體會議論文集.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及成礦動力學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及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地質學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科技交流部,2007:89.
[14]任戰利,肖暉. 沁水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的裂變徑跡證據[C]. 中國核物理學會、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實驗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物理學會固體核徑跡專業委員會.第九屆全國固體核徑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核物理學會、地質過程與礦產資源國家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實驗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物理學會固體核徑跡專業委員會:中國核物理學會,2007:47.
[15]任戰利,張盛,高勝利,崔軍平,劉新社. 鄂爾多斯盆地熱演化程度異常分布區及形成時期探討[C].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陜西省石油學會.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陜西省石油學會:中國地質學會,2005:9.
[16]任戰利,張盛,崔軍平,高勝利. 伊盟隆起東勝地區熱演化史與多種能源礦產的關系探討[C]. 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陜西省石油學會.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中新生代演化動力學和其資源環境效應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中國石油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地質學會石油地質專業委員會、陜西省石油學會:中國地質學會,2005:54.
[17]呂錫敏,任戰利,劉全新,姚清洲,蘇明軍,譚開俊. 陸西地區侏羅系與白堊系層序界面重新劃分[C].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建院20周年論文專集.:天然氣工業雜志社,2005:103-106+19.
[18]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 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天然氣成藏期研究[C]. 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氣成藏與開發重點實驗室.《國際有機裹體研究及其應用》短訓班第十四屆全國包裹體及地質流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礦物包裹體專業委員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研究中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氣成藏與開發重點實驗室: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2004:73.
[19]任戰利,蕭德銘,遲元林. 松遼盆地基底石炭-二疊系熱演化史及天然氣成藏期研究[C]. 中國地質學會.第八屆古地理學與沉積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2004:104.
[20]劉池陽,楊興科,王定一,任戰利,陳赫. 羌塘旋回——青藏構造域形成演化的新模式[C].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2000:614.
[21]任戰利,張世煥. 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研究[C].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地質學會:中國地質學會,1999:499-504.
[22]任戰利. 沉積盆地熱演化史研究的方法和思路[C]. 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1999年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年會:陜西地球物理文集(三).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陜西省地球物理學會,1999:39-42.
[23]王世成,康鐵笙,王蘭芬,任戰利. 鄂爾多斯盆地鉆井樣品的鋯石裂變徑跡年齡及意義[C]. 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地質礦產部同位素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第六屆全國同位素地質年代學、同位素地球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地質學會同位素地質專業委員會、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同位素地球化學專業委員會、地質礦產部同位素地質開放研究實驗室: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學報編輯部,1997:232-234.
[24]任戰利,張小會,劉池洋,吳漢寧. 花海-金塔盆地熱演化史研究在油氣勘探中的重要作用[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4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十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4:208.
[25]任戰利,趙重遠. 南華北盆地開封坳陷地溫場特征及其地質意義[C]. 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2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第八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199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