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專著:

在國內一、二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余篇,合著4部。
出版專著:
1、《西南地區水稻主要病蟲害與檢驗檢疫技術》,主編:孫穎杰、副主編:王成華、毛建輝、邵寶林,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02-01。
發表中文期刊論文:
[1]劉超,蒲德強,黃瓊,毛建輝,陳宇,肖科軍,羅曦.不同藥劑對小貫小綠葉蟬的防治效果[J].湖北農業科學,2020,59(17):67-68+144.
[2]蒲德強,劉超,毛建輝,伍興隆,肖科軍,陳宇.四川地區茶葉薊馬的發生與綠色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20(08):45-46.
[3]劉超,蒲德強,黃瓊,毛建輝,陳宇,羅曦.不同濃度印楝素對小貫小綠葉蟬防治效果研究[J].中國茶葉,2020,42(05):42-44.
[4]蒲德強,毛建輝,陳宇,羅曦,劉超.茶蚜的發生與綠色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9(05):40-41.
[5]蒲德強,毛建輝,陳宇,羅曦,曾丹,張小梅.2018年四川茶葉夏秋季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J].四川農業科技,2018(06):31-32.
[6]張鴻,王劍,李星月,盧代華,毛建輝.稻田主要農產品安全生產管控對策研究——以四川省為例[J].農業科技管理,2017,36(06):61-63.
[7]羅曦,陳宇,毛建輝,曾丹,張小梅.秋冬茶園病蟲害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7(12):20-21.
[8]李春華,王云,唐茜,毛建輝,蔣立茂,段新友,何中全,王鵬,唐曉波,馬偉偉.依靠科技創新打造四川千億茶產業工程[J].四川農業科技,2017(10):52-54.
[9]王劍,伏榮桃,盧代華,陳誠,羅曦,龔學書,毛建輝.四川省水稻稻瘟病流行原因及防治技術要點[J].四川農業科技,2016(11):28-29.
[10]毛建輝,陳宇,羅曦.名山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與示范[J].四川農業科技,2016(07):36-38.
[11]鐘金,代立東,毛建輝,姚琳,陳宇.名山不同類型茶園害蟲及天敵研究[J].四川林業科技,2016,37(01):97-101.
[12]何忠全,陳德西,毛建輝,尹勇,羅林明,沈麗,封傳紅,羅懷海,王紅,劉歡,黃騰飛,胡容平.四川茶樹病蟲種類調查及重大害蟲(螨)田間種群數量消長動態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06):2546-2551.
[13]伏榮桃,王劍,盧代華,張鴻,龔學書,陳雪娟,任鴻志,毛建輝.水稻稻曲病抗性鑒定技術及影響因子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5,31(18):266-272.
[14]盧代華,王劍,伏榮桃,王平,姚琳,陳曉娟,張鴻,黃超,陳雪娟,龔學書,陳宇,毛建輝.水稻對稻曲病不同抗性品種遺傳多樣性SSR分析[J].西南農業學報,2015,28(02):457-464.
[15]王劍,葉慧麗,盧代華,張歡,陳曉娟,姚琳,龔學書,陳宇,毛建輝.四川黃背木耳主要病害調查[J].中國食用菌,2014,33(05):63-65.
[16]姚琳,鐘金,毛建輝,陳宇,王勝華.不同類型茶園昆蟲和蜘蛛的總群落排序及分類[J].貴州農業科學,2014,42(08):99-101+105.
[17]姚琳,王劍,盧代華,張歡,陳宇,龔學書,毛建輝.稻瘟病菌無毒基因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04):232-237.
[18]盧代華,陳元平,王劍,王平,姚琳,葉慧麗,胡容平,陳宇,毛建輝.四川省稻曲病菌的群體遺傳結構[J].西南農業學報,2013,26(03):994-1000.
[19]陳曉娟,何忠全,郎冬梅,汪世元,毛建輝,何樹林.四川稻田福壽螺的發生與防控[J].植物保護,2013,39(02):188-191.
[20]毛建輝,劉萬才,何忠全,劉宇,龔一飛,姚琳,盧代華,陳宇,陳倫開,張能福.水稻主要病蟲綜合危害損失評估試驗初探[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5):1662-1667.
[21]姚琳,葉慧麗,胡容平,吳江,盧代華,毛建輝,何忠全.稻曲病侵染機制的初步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4):1273-1276.
[22]胡容平,葉慧麗,姚琳,龔學書,盧代華,毛建輝,劉建國.水稻稻曲病抗源篩選與評價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2,25(01):144-148.
[23]陳曉娟,高平,何忠全,汪世元,郎冬梅,谷平,代可方,何樹林,毛建輝.外來入侵生物福壽螺的防控及利用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11,24(06):2424-2428.
[24]張艷冬,何忠全,劉映紅,毛建輝,王紅.應用性誘復合板控制有機茶園黑刺粉虱效果初探[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6):1905-1909.
[25]葉慧麗,王平,姚琳,毛建輝,盧代華,胡容平,吳江,龔學書,肖蘭英.四川不同生態條件下水稻雜糯間栽技術對稻瘟病的控制作用[J].西南農業學報,2010,23(05):1510-1514.
[26]何忠全,何樹林,張敏,毛建輝,盧代華.四川省糧食豐產科技工程主推技術 雜交中稻重大病蟲無公害防控技術[J].四川農業科技,2010(07):14-15.
[27]姚琳,毛建輝,何忠全.不同施肥處理對水稻病蟲害和產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09,22(04):931-935.
[28]毛建輝,王平,盧代華,何忠全,葉慧麗,姚琳.利用SSR技術分析混栽凈栽水稻田間稻瘟病菌的遺傳多樣性[J].西南農業學報,2008(05):1294-1297.
[29]盧代華,毛建輝,王平,何忠全,陳放.秈型雜交水稻對稻曲病的田間抗性差異[J].植物保護學報,2008(04):289-294.
[30]何會流,毛建輝,盧代華,葉慧麗,王平,龔學書,何忠全.四川水稻品種對稻瘟病和稻曲病抗性評價[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7):104-109.
[31]何忠全,肖亮,毛建輝,盧代華,曾華蘭,何煉,汪世元,姚琳.脫落酸•吲哚丁酸在水稻上的應用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03):597-601.
[32]毛建輝,羅林明,何忠全,羅懷海,彭化賢,陳曉娟,徐輝,范昭能,谷平5.四川蔬菜病蟲害關鍵控制技術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01):87-92.
[33]王平,葉慧麗,姚琳,何忠全,黃云,毛建輝,盧代華.雜糯間栽田間稻瘟病菌種群結構變化及交互侵染作用[J].西南農業學報,2007(03):395-399.
[34]劉彬,葉慧麗,姚琳,何忠全,盧代華,毛建輝,黃云.不同類型水稻鑒別品種對四川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的鑒定與評價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7(03):400-407.
[35]何忠全,劉波微,毛建輝,彭化賢,肖連康.警惕涼山州馬鈴薯晚疫病暴發成災[J].四川農業科技,2007(04):45-46.
[36]毛建輝,姚琳,何忠全.防治稻曲病的生物殺菌劑——紋曲寧[J].四川農業科技,2006(05):34.
[37]毛建輝,何忠全,何樹林,彭化賢,陳曉娟,蔣國榮,涂建華,羅林明,羅懷海,徐輝,廖洪明.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豇豆病蟲害[J].西南農業學報,2006(01):72-76.
[38]毛建輝,何忠全,蔣國榮,盧代華,彭化賢,何樹林,劉波薇,陳曉娟.物理防治在控制豇豆蟲害中的作用[J].石河子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S1):200-202.
[39]盧代華,葉慧麗,周西全,陳國華,蔣國榮,毛建輝,何霞紅.四川稻瘟病菌分子指紋聚類分析及與病菌致病型比較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4(03):328-330.
[40]何忠全,毛建輝,張志濤,禹盛苗,范永堅,俞曉平,黃炳超,陳其志.我國近年來水稻重大病蟲害可持續控制技術重要研究進展——非化學控害技術研究[J].植物保護,2004(02):23-27.
[41]何忠全,涂建華,廖華明,彭化賢,羅林明,毛建輝,何樹林.四川稻稈潛蠅的發生規律、危害特點及防治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3(04):73-76.
[42]盧代華,葉慧麗,龔學書,周西全,陳國華,蔣國榮,毛建輝,余桂蓉.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紋分析[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03(02):126-128+144.
[43]毛建輝,盧代華,何明,葉華智.持續低溫對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響[J].植物保護學報,1999(02):97-102.
[44]盧代華,毛建輝,何明.持續高溫對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響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01):3-5.
[45]毛建輝,楊家秀,李云鶴,蔣國榮,楊力,楊承一,楊天智,李崇文,黃建偉,張杰,張樹銘,衡開蓉,李萬聰.四川小麥條銹病發生及防治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9(01):3-5.
[46]何明,盧代華,毛建輝.影響稻瘟病災變的關鍵生態因子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5):3-5.
[47]曾昌名,毛建輝.美國杜邦公司農藥產品專頁介紹[J].四川農業科技,1998(05):3-5.
[48]曾昌銘,毛建輝.美國杜邦公司農藥產品專頁介紹[J].四川農業科技,1998(04):3-5.
[49]曾昌銘,毛建輝.美國杜邦公司農藥產品專頁介紹[J].四川農業科技,1998(03):3-5.
[50]曾昌銘,毛建輝.美國杜邦公司農藥產品專頁介紹[J].四川農業科技,1998(02):3-5.
[51]毛建輝,何明,何忠全,吳鴻,劉勇.持續低溫對稻瘟病的影響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7(03):24-26.
[52]毛建輝,何明,何忠全,胡毅,向衛國.神經網絡分析法在四川稻瘟病發生程度及發病率預報上的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1995(02):172.
[53]胡毅,向衛國,趙純波,梁岱云,毛建輝,何明,何忠全.四川省稻瘟病發病率及其等級預報初探[J].成都氣象學院學報,1994(04):60-67.
[54]何明,何忠全,何樹林,毛建輝,周思九.水稻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3(S1):6-14.
[55]秦敏,張義正,王焰玲,彭云良,毛建輝,何明.稻瘟病菌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和鑒定(簡報)[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06):22.
[56]秦敏,張義正,王焰玲,彭云良,毛建輝,何明.蘇蕓金桿菌殺蟲毒蛋白基因的分離和鑒定研究簡報[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3(03):403+472.
[57]何忠全,何明,毛建輝.水稻紋枯病的危害程度、產量損失與氮、鉀、密的關系[J].植物病理學報,1991(04):67-71.
[58]何明,高君川,何忠全,何樹林,毛建輝.水稻紋枯病、二化螟為害損失估計及復合經濟閾值[J].植物保護學報,1991(03):241-246.
[59]毛建輝,何明,何忠全.抗感品種混植對水稻主要病害的效應[J].植物病理學報,1991(02):77-82.
[60]何明,高君川,何忠全,何樹林,毛建輝,陳孝恩.水稻主要病蟲害防治優化模型[J].西南農業學報,1990(02):19-26.
[61]何樹林,何忠全,何明,高君川,毛建輝.水稻紋枯病與二化螟復合危害及產量損失測定[J].植物保護,1990(03):2-4.
[62]毛建輝,何明,何忠全,何樹林,梁亞東.品種混植對水稻稻瘟病及其產量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1990(01):56-61.
[63]何明,何忠全,周思九,毛建輝,吳斌.雜交水稻紋枯病為害損失及經濟閾值的研究[J].農業科學導報,1986(03):16-20.
[64]周思九,何明,何樹林,何忠全,毛建輝,趙正興,李永文.越冬代二化螟在稻株內分布情況的調查[J].四川農業科技,1983(04):12-14.
發表中文會議論文:
[1]陳曉娟,何忠全,何樹林,毛建輝,汪世元,谷平,代可方. 四川稻田福壽螺的發生及防控技術研究進展簡報[C].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植保科技創新與病蟲防控專業化——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植物保護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2011:688-690.
[2]毛建輝,何忠全,盧代華. 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水稻稻瘟病的效果及問題[C]. 中國植物病理學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國植物病理學會:中國植物病理學會,2006:428-431.
[3]何忠全,毛建輝,蔣國榮,何樹林,彭化賢,陳曉娟. 四川發展無公害蔬菜當前面臨的農藥殘留問題與治理對策探討[C].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02:411.
[4]毛建輝,蔣國榮,盧代華. 生物多樣性在水稻稻瘟病防治及優質稻米生產中的作用[C].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加入WTO和中國科技與可持續發展——挑戰與機遇、責任和對策(上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學會學術部,2002:413.
[5]毛建輝,盧代華,何明,葉華智. 持續低溫對水稻稻瘟病抗性的影響[C].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西部大開發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發展——中國科協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土木工程學會,2000:969.
發表報紙文章:
[1] 陳曉娟; 張鴻; 盧代華; 何樹林; 毛建輝. 科學防控水稻本田蟲害 確保持續安全生產[N]. 四川科技報,2016-07-15